14日,記者在南昌看到,保潔員趙啟財正推著斗車、拿著火鉗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。按照屯里的規定,每家每戶都要在每天早上9點以前,把各自庭院垃圾放在屯里的定點垃圾桶內,再由他定時收集。
清理完屯里放置的12個公共垃圾桶后,趙啟財就將垃圾運往離屯幾百米的垃圾池進行分類處理,這是趙啟財每天都要進行的一項工作。
保潔員 趙啟財:“(垃圾運)到這里就提開,倒出來后不能燃燒的就提出來,能燃燒的就燒掉。”
趙啟財對垃圾分類做得很仔細。他將包裝袋、瓶子以及食物類垃圾分離開來。對一些不干燥又需要焚燒的垃圾,他還進行晾干處理。之后,他又按照鄉里“焚燒減量”的要求對可燃垃圾進行焚燒、火灰處理。
保潔員 趙啟財:“燒得干干凈凈的,一點不留。”
像趙啟財這樣的保潔員,南昌在35個自然村里共選聘了43名,這些保潔員已經逐漸成為當地鞏固和拓展清潔鄉村活動的主力軍。當地還創建“定時定點投放、焚燒減量、定期清運”三環節處理模式,并新建或改建垃圾池35個,配發垃圾桶650個。全鄉環境衛生發生了很大改變。
恭城瑤族自治縣觀音鄉白荊鋪屯 村民 蔣忠云:“我們現在個個自然村都建起了垃圾池,政府也發下了一些垃圾桶,我們選出了清潔工,老百姓對這個衛生環保問題有了改變意識了。
|